您的位置 : 番位文学网 > 小说库 > 历史 > 牢中讲课,一心求死

更新时间:2023-11-20 19:25:23

牢中讲课,一心求死 连载中

牢中讲课,一心求死

作者:颠沛人生分类:历史主角:林澈,朱元璋

历史题材小说《牢中讲课,一心求死》的主角是林澈朱元璋,这里面的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线,错综复杂,超级有故事性,《牢中讲课,一心求死》主要讲述的是:林澈穿越到大明洪武,成为一名参加殿试的贡生。深知洪武朝当官不易的他,一心重返前世。奈何系统要求,只有被朱元璋处死,才能回到现代。于是乎。殿试策论上,林澈洋洋洒洒写下《科举取仕,误国误民疏》,一心求死!老朱震怒,将林澈打入诏狱,秋后问斩。本以为要吃些苦头的林澈,诏狱结识一位勋贵二代。没事给他讲讲课,不但没受罪,反而十分享受。“林先生,何为‘资本论’?”...展开

《牢中讲课,一心求死》章节试读:

此言一出。

朱樉顿时傻了眼。

同时。

隔壁密室,死一般的寂静。

朱元璋坐在椅子上,手死死抓住椅柄,手背上的青筋凸起,清晰可见。

脸色铁青,浑身止不住在颤抖。

林澈这句‘大明朝危矣’,像巨钟撞击着朱元璋的心脏。

简直受不了这一打击。

想他大明王朝,才开国数年,国运蒸蒸日上,怎么就危矣了!

朱元璋反复思量。

自己制定的政策,竟然有这么大的危害?

当初,他在颁布以上法令时,有所考虑的。

这还要从洪武朝俸禄说起。

要知道洪武朝官员的俸禄,相对于其他朝代的俸禄是最低的。

朱元璋是农民出身,他深知农民的疾苦,所以在给官员制定俸禄时,极为严苛。

大明洪武年间规定。

官俸统一执行俸禄给米制度,按月发,俸禄高低与品级相一致。

官衔最高的正一品也就九百石,从一品七百五十石。

最低的从九品仅仅五十石。

这些俸禄除了养活一家人,还得用于平时的应酬、接待以及聘请幕僚、杂役等等用度。

洪武朝官员的俸禄相较于富庶的宋朝官员俸禄,只有十之其一。

相较于其他朝代等价交换,也是远远不如。

就这俸禄,官员若不是搞些外快,生活都过的紧巴巴的。

这也间接滋生了官员的贪腐。

有鉴如此。

洪武五年,朱元璋下令赐给文武百官公田,并免去公田的赋税,以保障各级官员的生活供给。

也就是用公田补贴官员俸禄。

林澈一针见血的指出这一政策的危害性,让朱元璋惊出一身冷汗。

若真像这狂生所言,自己制定的俸禄,赐给公田弥补,造成官员与民争田的恶劣现象。

最终受到伤害的是天下百姓。

自己当初颁布这一政策时,满朝文武无不歌功颂德。

现在想来,他们作为这一政策的受益者。

不拥护才怪呢。

想到这。

朱元璋颤颤巍巍站了起来。

接着感觉一阵头晕目眩,脚步向前趔趄了两步,站都有些站不稳了。

站在身旁的朱标,赶紧上前搀扶住,一脸关心问道:

“父皇,您没事吧?”

接着愤怒说道:

“父皇,这贼子的话危言耸听,在诏狱还敢妄议朝政!”

“简直是胆大包天!”

“儿臣现在就过去将其拿下,明正典刑!”

朱元璋在朱标的搀扶下,重新坐下,朝他摆了摆手:

“你且退下,朕自有决断!”

“咱们再听听,朕倒想看看,这狂生还能说出什么骇人的话来。”

朱元璋深邃的眼神凝视着墙壁,似乎要把墙壁看透。

虽然林澈的话胆大放肆,但是其中的道理却经得起推敲。

且不论这狂生说的多危言耸听,但听完林澈的这番话后,朱元璋被深深震撼到了。

并且对自己绞尽脑汁制定的政策,产生了怀疑。

难道自己真的做错了?

沉默了片刻,朱元璋对搀扶自己的朱标说道:

“老大,你立刻准备笔墨纸砚,将对面的谈话,全都记录下来。”

“儿臣遵旨。”

朱标快步走到密室门口,对站在门口等候的毛骧耳语了几句。

闻言,毛骧快速离去。

片刻后。

毛骧拿着笔墨纸砚走了进来。

将东西放在桌上,小心翼翼退了出去。

朱标将纸在桌上摊开,将墨研好,挽起袖子,拿起笔严阵以待。

……

隔壁监舍。

朱樉被林澈的这句话给惊呆了,半天才反应过来。

“林先生,你说的太危言耸听了吧?”

“就算官员士绅中有侵占农民的田地现象,但也不至于你说的那么严重吧?”

“否则朝廷怎么会不知道?”

“要知道当今皇上可是出了名的勤政爱民,这等侵害农民的大事件,他岂会不知道。”

“今上一旦了解这一情况,决不会放任不管,任由这些人祸害百姓。”

说到这朱樉看了眼林澈,林澈点头示意他继续。

“所以说,这些最多只是个别现象。

“不会如您所说的那么夸张。”

“大明朝这么大,有一些害虫芝麻也属正常。”

“却动摇不了大明的根基,更不会出现‘大明危矣’现象。”

朱樉抹了抹头上渗出的冷汗,心有余悸的说道。

“危言耸听?”

林澈将杯中酒一饮而尽,伸了伸懒腰,淡淡道:

“你如果觉得我说的话危言耸听,就大错特错。”

“看来你还是目光短浅了些,你真该多出去走走,开阔一下眼界。”

林澈扫视了眼,干净整洁,生活用具一应俱全的豪华监舍,继续说道:

“我知道你出身富贵,平时接触不到底层百姓,但是你若想今后有所作为,真的应该平时多接触一下老百姓。”

“因为最真实情况都来自于老百姓中。”

“朝廷每一项政策,最终都会落实到他们身上,所以老百姓才最有发言权。”

朱樉挠了挠头,难为情的说道:

“先生说的极是,在下平时与下面接触是少了些。”

“不能深切领会先生的高论,以后到了藩…出去后咱一定勤加走动,时刻关注老百姓的动态。”

“想百姓之所想,急百姓之所急。”

对面密室。

朱元璋靠在椅子上,微微眯着眼睛,频频点头。

“老二,平时脑袋轴,没想到遇到这个狂生,居然脑筋都转的挺快。”

“且不论这狂生的狂言悖论,单从教学来说,真的比皇宫大学堂里的那些学究们灵活。”

拿着笔记录的朱标也停下了誊写,笑着说道:

“父皇,我看二弟在这狂生的熏陶下,不仅说话文绉绉的,而且还学会了思考问题。”

“我看呀,不需要你用鞭子抽他,逼他,从诏狱出来,他一准会主动就藩。”

“二弟的改变有这狂生的功劳。”

“这狂生虽然言论偏激,妄言朝政,却不失为有才之人。”

朱元璋微微颔首,淡淡道:

“是不是真有才,我们接着往下听才知道。”

再说另一边。

林澈将酒杯放下,一只手撑起下巴,看着朱樉说道:

“都知道当今皇上是历史上少有的勤政皇帝,据说每天批改奏折好几万字,每天起的比鸡早,睡的比狗晚,典型一工作狂。”

“却对这么大的事情毫不知情?”

“你知道为什么么?”

面对林澈的提问,朱樉抓着脑袋,思考了半天,难为情回道:

“在下猜不出原因,还请先生明示。”

林澈微微一笑。

“因为朝廷上下,所有人都瞒着皇上。”

所有人都瞒着朕?

隔壁的朱元璋浑身一震,瞬间睁开虎眸,死死的盯着墙壁。

他真想一步跨过墙去,与这狂生对质。

难道洪武朝堂上就没有一个对自己忠心的大臣?

难道那些与自己生死与共的肱骨之臣,也欺瞒自己?

还有自己最信任、保护自己安全的侍卫,难道也有不臣之心?

那自己的安全岂不是没有了保障?

朱元璋想到这里,顿时冷汗直冒,瞬间浸透了内襟。

记录的朱标也停下了笔。

他听到这话,同样感到震撼。

朱标知道父皇平时对朝堂官员的控制有多严格。

即便是大臣家里的琐碎事都满不了他。

何况是这等大事,绝对不可能所有朝臣做到密不透风。

将精明多疑的父皇蒙在鼓里。

网友评论

还可以输入2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