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: 番位文学网 > 小说库 > 都市 > 偏安农场

更新时间:2024-08-06 21:49:45

偏安农场 连载中

偏安农场

作者:兔爷属马分类:都市主角:霍奇林,叶锦莹

《偏安农场》是作者兔爷属马的又一力作,小说里面的主人翁是霍奇林叶锦莹,本文属于都市类的小说,喜欢这种风格小说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,下面为大家介绍本文主要内容:重回青春燃烧的奋斗年代,霍奇林没什么大志向,只想偏安一隅,养好小崽子、过好小日子。...展开

《偏安农场》章节试读:

“伤口最近不要碰水,晚上睡觉注意一些,最好是侧躺或趴着。”

卫生所里,医生给叶锦莹上完药,包扎好,边收拾托盘边开口交待。

小姑娘也是倒霉。

刚到下乡的地方,就被人开了瓢,头发被剃了一小块,医生给缝了四五针。

墨顾家劝架,也被沐林双这个疯女人用凳子给额头上来了一下,好在没缝针,就是脑袋被裹成了粽子。

霍奇林拿着缴费单,一共支付两块六毛钱,又给开了几毛钱的消炎药。

“刚好来公社,距离县里不远,我瞅着你们没啥事了,要不我带你们去县里瞧瞧?”

天寒地冻的,伤口感染概率不大,冼小凤听了很是意动,和范许勤对视一眼,又双双看向两个伤员。

墨顾家瞅着冼小凤的眼神,知道对方算是新知青中家庭条件比较好的那一个,估计想买什么东西。

便点头:“我没问题,一起逛逛吧。”

还有一人没表态,冼小凤长着一张娃娃脸,叶锦莹看着他布林布林的眼珠子,也没好意思说出拒绝的话。

冼小凤确实想买些东西。

他和叶锦莹算是半个老乡,来自夏港,家庭条件不说多好吧,也是比下有余,因为亲大哥在海外讨生活,所以冼家每年都能收到不少外汇。

可也是这个原因,冼家被定了个不怎么好的身份,父母给二哥、大姐弄工作,就花了不少钱和人情。

到了幺儿这里,以往的人情不好用了,人人都对冼家避之不及,冼小凤只能提个包,登上下乡的火车。

但不管怎么说,冼小凤生活还是挺精致的,好在居住的地方条件还不错,就是缺了很多东西。

锅,知青点里面有,北屋搭灶台的时候,大队就出钱买了一口,碗瓢盆虽然也有,却是二手的,冼小凤自然就受不了了。

在别人看来,冼小凤这就是瞎矫情,所以也不说出来。

但作为新世纪生活了几十年的霍奇林,只一眼就看出了这少年人的心思,而且很能理解。

他这都不算洁癖,只是想用新的,而且自个儿掏钱买,又矫情什么了?

事情就这么商议定下来。

重新坐上牛车,往县城里赶去,深一脚浅一脚走在路上,积了厚厚的一层雪,竟然往来行人还挺多。

走几步就能听到犬吠声。

不一会儿,就有一只狗拉爬犁从牛车边飞驰而过,还能听到孩子们嬉笑。

“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下雪呢,还是那么厚的积雪,那些是雪橇吧?只听说过,没见过。”

“是啊,我家那边,冬天大概会下一两场雪,不过都是小雪,没两天就化了,只有高山上才能有积雪。”

冼小凤和叶锦莹来自同一个省份,但一个在最南边,一个在最北边,一个靠近热带,一个靠近温带,两人对气候的见识可谓天差地别。

“在咱们这边,那个叫做爬犁,确实和雪橇很像,也是因为积雪厚,坐着爬犁进城,方便又快捷,不然这大冷的天,可没人愿意腿着出门。”

这群南方来的孩子见识到大东北的景儿,一时间有些兴奋。

“车里有棉帽子、围脖,都给我戴上,一个个那么咋呼,别一会儿出汗了,冷风一吹感冒啦。”

棉帽子自然来自我的农场,服装加工厂里帽子、围巾、袜子、手套这些小玩意儿一样也有生产。

“霍大哥,你人可真好。”

四人戴上帽子,缠上围巾,忙不迭感谢。

“还大哥呐,我年龄可比你们小,才十六周岁呢。”

听闻,范许勤闹了个脸红。

没一会儿,牛车过了老城门,就在门边不远,有个大棚。

一只牛正在棚里吃草,旁边还有五六只大狗,狗子们都安静的蜷成一团。

霍奇林将牛车往棚里赶。

就见边儿上木头房子里有个人影,打开了窗户,探出脑袋。

“哟,这不麒麟小哥嘛,又进城玩儿呐,还带了人,陌生的紧呢。”

“马爷,还得麻烦您嘞,这些是大队昨儿个新来的知青,我带来县城熟悉熟悉。”

“成,你自个儿把牛拴好。”

跳下车,牵着老牛,把缰绳捆在木头桩子上,掏出三毛钱,交给马爷。

马爷笑嘻嘻的收了钱,重新关上窗户。

“这是马爷,给来城里的人看牲口,有自行车也可以停在这儿,很负责任的一个大爷。”

“牛马驴之类的,三角钱,因为马爷会提供草料,狗子只要三分钱,自行车一分钱,不用怕丢,可以安心办事。”

三毛钱其实贵了点,牛一顿吃十五到二十斤草料,大队上才给一工分,县里就要收三毛钱,这已经有十几倍的差距啦。

不过这价格并不是马爷定的,是县里管着物价的人定的,没人敢碎嘴子说什么。

所以很多大队赶集之类,都会派人看着牲口,毕竟一车装五个人,一个人三五分钱,算下来,还不够给马爷看一次牲口的。

家家户户都不富裕,还是穷给闹的。

“麒麟小哥,这县里还能买到自行车吗?”

冼小凤学得快,跟着马爷叫上了麒麟小哥,倒是会做人。

“没呢,镇上有个小百货,那儿有货,不过每个月就两三辆的配额,想要买到自行车,得去市里。”

冼小凤张大了嘴。

知青们是前天从省城哈市下的火车,接着转了四趟班车,一日一夜才抵达乡卫县。

他问过本地居民,转车的三个地方都是小镇,从哈市到乡卫县足有六百多公里,直线距离也有四百多公里。

只能说,黑土地是真的地大物博……或者地广人稀?

霍奇林扯扯嘴角,这孩子心里想什么都表现在脸上,心思真的太好猜了,可能也是因为成长过程中,没吃过多少苦吧。

“咱这最近的城市叫做浑城,大概一百多公里,自行车蹬到车轱辘冒烟,也就三个多小时吧。”

前提是不怕翻车,不怕被撞,而且路况良好——最后这点有些难,一路上多是土路,稍不留神,人就从坐垫上飞出去啦。

“就昨天接到你们的汽车站,有直达浑城的车,一周两趟,车费两元,不过要有介绍信,人家才会卖你票。”

说了和没说一样。

大队上不会轻易给知青开介绍信的,除非是探亲假,探亲假还不是人人都有,根据每个地方证策不同。

像杨堡大队所在长白公社,每年批给知青的探亲假固定五十人,想请假的,提前两三个月申请,大队批准后上报公社,等待公社复批。

每年申请探亲的人,都能有几个大箩筐。

今年年初杨堡大队就一个准许名额都没有,明年应该能轮上,但也不超过五个,能有三个名额,都算大队长努力争取啦。

边聊边走,霍奇林就带着四个哥哥姐姐来到县里北城供销社。

“县里三个供销社,东西北各一个,规模、货品都一样,这里买不到的东西,你去另外两个地方也一样买不到。”

五人走进这一层砖瓦门面,面积倒是很大,能有一百平方往上,大多地儿都被锁着的木箱子占据。

这些木箱子装着的当然都是货物——没有仓库,只能全部摆在外面。

“哎哟喂,我说今儿个我窗外怎么有喜鹊渣渣叫,原来是麒麟哥上门咧。”

知青们听到这声音,鸡皮疙瘩掉了一地,同时也是惊奇。

这售货员态度也太好了吧?

四个城里孩子最长接触的八大员就是售货员了,不说百货商店,就是街道供销社售货员都会给顾客摆脸子。

“玫蓝姐,你可别尖着嗓子说话,你可比我大六岁,小心我和姐夫打报告嗷,而且这天儿冷的,哪有喜鹊啊?”

“哼,小气吧啦的,我男人说了,有空去我家一趟,我那老疙瘩天天不省心,都怪我不争气,孩子饿的天天又哭又闹。”

霍奇林抓了抓头发,有些尴尬,这女人也真是,这种话可不兴大庭广众之下说。

看看同伴们。

冼小凤憋着笑,其余三人都是脸色茫然。

心里恼了一阵,默默吐槽小凤凰,一定看过不少‘小人书’,看这秒懂的表情。

其余人等心里还是纯洁的,估计没学过生理卫生课。

“知道了,一会儿我就去你家瞅瞅,玫蓝姐,他们是大队新来的知青,买些东西,有货的话,别藏着嗷。”

玫蓝扫一圈。

两个女娃估计家庭不好,衣衫单薄的,都在打哆嗦,也就脖子上围脖和脑袋上帽子能保暖。

两个男娃一个也是一般,没比女娃好到哪儿去,另一个小脸蛋白嫩白嫩,玫蓝一眼就觉得很喜欢,不过这身上的薄棉衣顶多挡挡风,也不御寒。

“行嘞,既然是麒麟你带来的人,那定然是你朋友,也是我玫蓝的朋友。”

“我也不欺你,县里昨天刚到一批货,平均分给我们东西北三家,有些紧俏的,我先着急着给你们。”

有玫蓝这句话,那就不要怕买不着东西了。

四人散开,在这百多平米的供销社逛了起来。

这里毕竟供应着县里万把人生活,货品要比市里街道供销社齐全,烟酒茶量不多,但绝对有。

玫蓝悄悄塞给冼小凤一张单子:

“老弟,你看看这个,都是没摆在外面的东西,和朋友商量商量,看看有没有要的。”

冼小凤瞅了一眼。

什么西凤酒、汾酒、黄金叶卷烟、牡丹烟、龙井……小凤凰简直看花了眼。

供销社还有这好东西呢?

他在夏港逛百货商店时,也就龙井见过,黄金叶、牡丹上架就被抢光,西凤这种名酒,倒是在华侨商店见过。

“姐,牡丹给我来一条呗,我拿来做面子,龙井……拿一斤?”

很快,众人都选好了货。

碗筷脸盆牙刷牙粉,还有肥皂,油盐酱醋,各人都拿了一些,油只有大豆油,还要票。

四人都没票。

霍奇林挑挑眉:“姐儿啊,给记账上。”

惹来玫蓝一顿白眼。

说的好听记账上,最后这票还不是玫蓝两口子补上?不过玫蓝乐意。

付钱时,就可以明显看出知青们的区别了。

叶锦莹手绢里一大包,但几乎都是毛票,一元的都没见一张,半天数出两块四毛三。

范许勤和墨顾家掏出两张整的,外加几张毛票。

小凤凰又是烟、又是酒、又是茶,如果不是大队没通电,他肯定要抱两盏台灯回去。

直接五张大黑十,绕是玫蓝见多识广,也不由得多看了冼小凤两眼。

“小凤凰,家底挺丰厚的哟,回大队后,财不外露。”

一声小凤凰,惹的冼小凤涨红了脸,只点点头,也不说话了。

买好东西,霍奇林又带着人走街串巷,边走边介绍。

“这一片住着木材厂领导家属,那边一片多是纺织厂工人。”

一边是砖瓦房成片,另一边泥砖房都算是突兀的,两片地方只隔着一条街。

“咱这边木头都是好料,所以把一些喂的满肚肥油,也就苦了那些工人同志,啧啧,在木料车间干三五年,铁定一身病。”

天天上百分贝的噪音,呼吸能吸入一嘴木屑,搬运全靠人工,比大队牲口还要累,不是腰椎毛病,就是肺部毛病。

城里工作再紧缺,也没多少人愿意去木材厂,几年的工资,还不够看病的呐。

“呐,瞅瞅这排三层小楼房,粮食加工站的工人宿舍楼……咱不说别的,远离就完事儿了,一天天眼睛长头上,看不上这个、瞧不上那个,事多的要命。”

“我跑……就是那个单帮……”

差点说出‘倒爷’两个字,霍奇林急忙改口。

“也不会去找那些人,之前好多人被坑,这边换了东西,反手就给人举报了,还有一群人把人东西给抢了……”

这些都是真事儿。

反正霍奇林很不理解这种,吃着锅里的,不等吃完,直接给人锅都掀翻的行为。

货儿郎现在没人会和粮食加工站的人做买卖。

也就是这两年年景好。

等明年再看,天灾人祸接踵而来,饿不死他们。

这些事霍奇林说出口,也是和这几个知青对上了眼,一整天观察下来,都不是丧良心的人,因此愿意教一些出门在外的经验。

“在这等一会儿,我去取点货。”

把人带到一条巷子口,霍奇林自己走进巷子,转个弯,是条死胡同。

虚点空中几下,五个黄皮纸袋装婴幼儿米粉,一袋一斤装,一袋二十斤面粉,共一大五小六个袋子出现在地上。

霍奇林两手拎了东西。

走出巷子,先观察四个知青表情,先是惊讶,小凤凰欲言又止,接着无事发生。

没有一人眼中有贪婪。

霍奇林觉得自己看人的眼光,还是不错的,毕竟两辈子为人,加起来都五十多年了。

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。

农场里各种货堆积越来越多,仅靠自己贩卖,多久才能积累财富?

所以发展一些分销商,是很有必要的。

网友评论

还可以输入2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