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天道颂》 第一章 古秦部(一) 在线阅读
一曲英雄儿女情仇拔剑起舞,荡尽三界八荒六合五湖四海。情深志坚真假是非甘苦淋漓,风掠青丝化云撑天共赴天涯。大周纪年三万余年,时至宣王死后子幽王继位,当世之时历经三百余年的宣王中兴,破旧立新,大力革制,民富国强,九州大地一片升腾繁荣之势,且道教正值大兴,广播道义,宗门林立,执天下之牛耳;然封神大战以来,商亡周立,巫教败退西极荒凉极寒之地,教中高手死伤殆尽,无复当年威临三界之势;而佛教难以东入,偏立西方贫苦之地,空有不弱的实力,却难以施展全力;魔门宵小于海外苟延残喘,自从封神大战以后,阐教和截教两败俱伤,因两教恩怨情仇,不少截教高手投入魔教,一时间魔教虽为宵小末枝,但是因注入新鲜的血液,势头锐不可当。无论是巫教、佛教和魔教,实力虽大,但是与道教鼎盛之威相比,犹如萤火与皓月,难成气候,且世间人心皆向道,九州各大名山大川道统香火鼎盛之极,无可与之争锋者,然世间因果轮回变化,诡异莫测,变数犹若满天繁星,虽高手众多、神通广大,又怎能以十指之数将天地无穷之演变尽殁鼓掌之间。诸教纷争,万灵涂炭,天翻地覆;周之兴衰,流血漂橹,烽烟四起;春秋百家,长鸣于世,独尊儒教;战国之世,英雄并起,邪魔群舞;昆仑萧歌,恩怨情仇,生死无悔;一剑在手,英雄气概,虽万人吾往矣。第一章古秦部灵源河发源于西北极寒之地,常年经由无数雪山融化而成,水资源丰富异常,自西北高山汹涌而下,在西北苦寒之地蜿蜒盘旋,一路自北向东,横穿东西方大草原,行止亿兆万里,一朝倾入东海,自此龙游大海,正是:人杰如灵源,入水化龙惊。传言灵源河乃出自众圣人之手,是为造福天地万灵,更有气运之说,引得无数修仙练气之人争相逐河而居,安生修行,以求气运福生,得道成仙。灵源河发源于空明新净的极地,罕有人至,且无数灵脉融汇贯通如中,孕育出无穷灵气,又融水而生,自北奔腾向东,浩浩荡荡,期间孕育了无数山川大地、丰裕草原,引得万灵为之祈福、顶礼膜拜。然灵源河浩浩东来亿兆万里,依河而生部族者数不胜数,且地域文明各有差异,因此灵源河又得了数不清的名字,每一个名字则代表着一段地域文明的兴起,然而彼此的差异也由此而生,有些文明固守自封逐渐消失在世人的视线中,而有些文明自力更生,积极融和其他文明,并逐渐壮大自身,久而久之融汇各家之长,形成了庞大的部落群体,有甚者划地为界,自成一国,名耀大地。灵源河穿过西方广袤的群山草原,然后经东西交汇处:天马草原,长河在此处一分为三,像是被一双巨手生生分开,并理顺为三,也正合了大道生而化一,一化二,二化三,三化无穷,可见造化之力,有着鬼神莫测之威。上河横穿极北雪山,常年冰封山河,最终入北海;中河浩浩荡荡、蜿蜒盘旋在广阔无边的东方大草原上,他就像是褶皱的断岩,期间河网密密麻麻,河湖星罗密布,造就了东方草原的繁荣昌盛,最终倾入东海。下河却一路南下,闯入九州,横穿数州边缘地域,期间下河之水每经一州时,便汇聚成一方大泽,并造福一方,恩泽一地,留下无数的神奇传说,且名山大川中又有那修仙长生之人开山传道,因此顺水而下道场林立,且下河之水最终成为涓涓细流而融入九州大河。灵源河至天马草原一分为三,其意义广大,恩泽万灵,久而久之便有三河草原之说,而这片三河草原便是指以天马草原外的东部,具是三河水土草场丰富之地,方圆不下数百九州地域的大小,但是地广人稀,尽是猛兽出没之处,罕有人至。三河草原地理独特,位于九州之一幽州正北,其边缘之处又与九州东部,各异族居住之地相连,其中以东夷人为先。幽州之地自古以来便是多战之地,然自古便有:兵不出北原之说,而北原便是指:北方大草原。因其北千万里处有一山脉,名为水峡,乃是水山环绕之地,灵源河下河之水由此处入九州,而此处山险石奇,林深水恶,致使水险为妖,山恶为魔,恶名远播,被世人所遗弃。水峡山脉横向:自西向东,延绵不知多少万里,纵伸数千万里,将北方大草原与九州隔开,自古以来水峡山脉多山岭鬼怪、水魔巨妖兴风作浪,残害一方,虽是南北冲要的一大天险宝地,但自封神一战后,数万年以来罕有人至,且九州之人不能北上,北原之人难以南下,两地之人老死不相往来,而九州之人皆知北原之人凶恶如魔,但北原之人却视九州为神灵福地,其先人代代传下无数九州神奇的传说,为草原人所向往。水峡山脉以北千万里处便是灵源河入东方大草原的中河水道,沿着水道自东向西千万里处有一水网密集之地,此地因河广水深,草场稀少,地质独特,所以逐水而居的草原各族皆不愿在此落地生根,但此地却有一大族世代生活于此,草原人称之为古秦部,世代居住之地称之为:落星谷。落星谷,顾名思义乃是一个谷地,四方地势高,中间似是盆地,有大河自谷中横穿而过,有着气象万千之势。古秦部的族人生活在谷中部,每当夜色降临之时人们抬头远观,于水天相接之处可见无数的星辰闪动,倒映红尘,煞是壮观;期间星海幻灭,万千星辰时而破灭,时而重生,声势惊人,气象万千,犹如九天之上千万星辰洒落凡尘,被世人所瞻仰,自古相传,所以便有了落星谷一说。落星谷十分庞大,方圆数千万公里,且地势自西向东逐渐走低,高山大川多如牛毛,且分布不均,以至于落星谷西边最高处有数万米之高,东边最低处才有数米而已,期间落差太过巨大,所以草场资源匮乏,但却包含了平原、山地和丘陵等地势,中河水道由此处穿过,因此大小河道众多,水网密集,可谓是东方草原一奇,有九州东南之风格。因为落星谷别具一格的地缘地势,且因地势而造成的温差效应,所以古秦部族人并不仅仅以放牧而生、逐水而居,而且他们学会了捕鱼、耕田种地等等九州中原诸多农耕文明,所以古秦部人非常富裕,民风习俗大迥于草原他族。于自古以来恒古不变的草原文明之中插入农耕文明色彩,取两家之所长,融和贯通,自力更生,久而久之古秦部族鼎盛繁荣,但是也因为有别于草原文明和九州中原的农耕文明,造成与世隔绝,固守闭封,鲜为世人所知。不同于马上行走天下,也有别于农耕色彩的中原式文明,古秦部的族人不仅依然保留着草原人特有的走马行天下,豪迈纵情洒热血的魄力,而且内心深处包含着一种对文明礼仪的向往之情,虽然因为地理位置的固守自封,但是古秦部的族人却积极地与其他各族打交道,但是因为古秦部自身的独树一帜,或者说是标新立异,造成了不同文明之间摩擦不断,最终造成彼此毫不留情的碰撞,以至于产生了激烈的争斗,毫无意义的部落战争一直持续了上万年之久。面对生存的挑战和周边各族的歧视,以及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,和对近万年的部落战争的认知,古秦部人慢慢的认识到战争的本质所在,和战争最后的结果。文明之间的差异需要战争来促进彼此的融合,而融合的结果便是要么草原文明吞噬掉古秦部,要么是古秦部打破草原文明对自身的封锁,确切来说,便是成为这边草原上的主人。战争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,也不是仅仅是为了文明的相互融合,如果硬要哪么说,只能是虚伪的,战争的本质便是获得利益,而获得利益的本质便是战胜敌人,或者说是消灭敌人。战争所引发的争斗,其意义又不仅仅是只为了利益,战争促进文明的进步,也为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,所以战争带动部族的进步,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战争都会产生这样的效果,如果谁个一厢情愿认为只是这样的结果,哪么你已经落后,所以在一个文明在进步的同时,总会有落后的文明产生。而古秦部融和两家之所长,其独特的文明形式,就已经昭示着古秦部人的进步,而固守自封的文明只能是在慢慢的落后,而进步的文明将是历史车轮前进的方向,落后的文明则最终将会被历史的车轮碾成尘灰,飘散在历史的长河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