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之天下精兵谁最强》 第五回 论天下尽显才能 在线阅读
书接上回
来者并非旁人,正是管宁,管幼安。
大家经常看的《三国演义》里,对他只有很少的描写,仅仅很简略的描写了管宁与华歆“割席断交”的故事。可实际上,之后成为曹魏第一任司徒,又在魏明帝曹叡继位后,成为太尉的华歆,却始终对管宁念念不忘,总说自己的能力不如管宁,连续两次要让位于他。但管宁却一直清高不仕,从而成为了当时天下隐士的执牛耳之人。
好了,言归正传。
管宁进来后,冲孔融随意的施了一礼,然后却向着田辰踱步过来。他仔细瞧了瞧田辰,然后微微笑着道,“不知足下高姓大名?”
田辰连忙起身,恭恭敬敬的施礼道,“小子不敢当大贤下问,在下齐郡田辰,字博远。”
“哦~!”管宁点点头道,“适才听从人讲,足下为十万百姓请命于孔北海,颇有豪杰之风。闻足下方才言语,确有远见。请问足下,对当今时局如何看待?”
田辰一听,就知道这是来找麻烦的,故而稍事整理了一下思路(这是装X的常规准备),继而道,“大贤垂询,不敢不答,若是小子考虑不周,还望大贤多多担待。”
管宁呵呵一笑,然后直接坐到了田辰的位子上,也不用侍者伺候,直接拿起田辰面前的茶盏喝了起来。
席间众人,有知道管宁行事的,早就见怪不怪了。但管亥等人则是面面相觑,面露囧色。
不过田辰则是很喜欢管宁的做派,率性而为。所以,他朝管宁和孔融分别施了一礼,这才朗声道,“自桓灵之后,大汉国势羸弱,宦官与外戚争权,政治腐败,民不聊生,最终导致黄巾之祸。此后,董卓乱朝,诸侯并起,大汉已到病入膏肓之时,”说到这,田辰忽然想起了一篇自己背诵的滚瓜烂熟的课文,随即稍作修改了一下道,“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,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,盖追大汉之荣光,欲报之于天下也。诚宜开张圣听,以光高祖遗德,恢弘志士之气,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,以塞忠谏之路也。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,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论其刑赏,不宜偏私,使内外异法也。亲贤臣,远小人,此先汉所以兴隆也,亲小人,远贤臣,此后汉所以倾頽也。如今四方诸侯,各自拥兵,非但为祸,亦难相容。天下已入乱世。而吾辈之人,当勠力同心,庶竭驽钝,攘除奸凶,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。为达此目的,当以重法而明礼,以重赏而辅德,以军事而平乱,以仁心而待民。如此一来,则大汉中兴之日不远,百姓受苦之日不在。”
说完这些,田辰深吸一口气,最后说道,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。吾愿为平定这乱世,尽绵薄之力。即便刀斧加身,亦不改此心也!”
静静的,静静的。田辰说完后,厅内只闻呼吸之声。有些人是在细细品味田辰的话,也有些人是被田辰的话给震惊了。如此的一针见血,针砭时弊,把很多人不敢说的都说出来了。按原来的律法,这可是妄议朝政,诽谤朝廷,是要被杀头的。
管宁则是被眼前这个年青人的言论给震撼了。既然能被称为大贤,大儒,绝不是浪得虚名之辈。管宁本来是想考敎田辰,看看他的能力。因为进门前听到田辰与众人的对话后,他就心生爱才之心,想要收其为徒。但是现在,管宁都在考虑,自己是不是应该拜这个年青人为师了。作为管氏后人,骨子里就遗传有管仲留下来的那种法家治世的思想。而田辰刚才所说的那些,本就是法家在汉末的代表人物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策略规划,很自然的就同管宁的想法非常贴近。更何况,诸葛亮那可是管仲的铁杆粉丝啊。
管宁放下手中拿了许久的茶盏,起身整了整衣服,忽然在众人瞩目下,朝田辰深施一礼。
这下可把那些人都惊呆了。
堂堂当世大贤,与郑玄齐名的管宁,居然向一个猎户出身的田横后人低头行礼,这可是太不可思议的事情了。
田辰当然不敢自高自大,连忙侧身避开,马上还礼道,“幼安先生如此,可真折煞晚辈了。”
管宁慨叹一声道,“博远小友的一番理论,实在是治世之名言,吾甚为叹服。”
田辰听罢,谦虚的道,“幼安先生所做乃大学问,晚辈只就事论事,若有妄言之处,还请先生不吝指教。”
管宁摇了摇头道,“小友的真知灼见,已超吾太多,指教更谈不上了。唉~,亏某自诩名士风流,居然还比不上小友的见识广阔,实在汗颜啊。”
田辰拱手道,“既然幼安先生这么说,晚辈斗胆,请先生出山,为这世间受苦之百姓,为这天下苍生,做出一番贡献。”
管宁听罢,呵呵一笑,道,“待我好好想想。不过,若是博远不弃,吾愿同小友结忘年之交,不知博远意下如何?”
田辰哪还不明白这是管宁给自己涨人气呢,连忙躬身施礼道,“不敢当先生如此抬爱。小子愿对先生执师礼。”
管宁哈哈大笑,道,“好,好!”
这下子,所有人都明白了。田辰虽未正式拜管宁为师,但实际上已经是同管宁有了异常密切的联系。能得管宁的看重,如此一来,田辰的身份就更加的让人艳羡了。
就在此时,管亥匆匆的过来,朝着管宁纳头下拜道,“临淄管亥,拜见族叔。”
管宁看了看管亥,哼了一声道,“尔就是管亥?”
管亥听得管宁的言语不善,没敢抬头,恭敬的道,“正是小侄。”
管宁冷笑道,“管氏一门,从未有人屈身事贼,汝倒是第一个啊。哼~!”言罢,起身朝众人随便施了一礼,然后二话不说,转身就出去了。只令得堂中之人,多有尴尬之色。
孔融看了,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,对管亥道,“管壮士快起来吧,幼安他就是这个脾气,过阵子再说吧。”
管亥缓缓直起身,脸色苍白,不知如何是好。
孔融见状,想了想道,“管亥听令!”
管亥的脑子还在混乱不已,根本没听见孔融说啥。
田辰连忙拽了拽管亥,小声道,“管大哥,府君叫你呢!管大哥!!!”
管亥好不容易回过了神,朝着孔融施礼道,“草民无状,请府君责罚。”
孔融微微一笑道,“算了,算了。”然后神色一正,朗声道,“管亥听令!”
管亥连忙单膝跪地道,“草民在。”
孔融接着道,“吾今命汝为裨将军,跟随太史将军整兵研武,尽快使麾下精壮形成战力。”
管亥一听,赶紧道,“末将遵命,谢府君大人。”然后起身,退到一旁。
孔融又道,“太史慈听命。”
太史慈起身道,“末将在。”
孔融继续道,“命太史慈为牙门将,统领新编之军。”
太史慈称诺领命。
“纪冷听命。”孔融道。
“草民在。”
“命纪冷为校尉,亦在新军中辅佐太史将军。”
“末将遵命!”
最后,孔融看了看田辰,考虑了一下,这才笑眯眯的道,“博远,汝是想在军中还是在府内任职啊?”
田辰听罢,基本已经明白了孔融的意思。自己这一派系,皆在军中任职,为了平衡,势必要有个文职人员作为人质陪在孔融身边。所以田辰摇了摇头道,“晚辈但凭府君大人安排。”
孔融笑了笑道,“既如此,那就做太守府的兵曹从事吧。”
这个兵曹从事,更像是后世参谋的意思,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。后世有个经典名句,“参谋不带长,放屁都不响。”但田辰还是二话不说的道,“谨遵府君之令。”
既然正事都已经谈完了,那么后面的事情就简单多了。随着孔融一道道命令的发布,管亥这一支曾经的黄巾军马,顺理成章的编为了北海郡兵。
田辰此时忽然道,“请府君为新军赐名?”
孔融一愣,道,“有这个必要吗?”
田辰笑着道,“新军多存黄巾之名,唯有府君大人亲自改之,方能堵悠悠之口,还望府君三思。”
孔融听了,琢磨了一下,好像是这么个理,便道,“嗯,有理。还是博远考虑的周全。那么,此军就叫~~嗯,~~正归军吧!”
“噗,咳咳~”田辰听了孔融的话,差点没吐出来。这孔融乃圣人之后,饱读诗书,咋会起这么个“无与伦比”(土得掉渣)的名字呢?
田辰强忍笑意,问道,“敢问府君,此名何解?”
孔融耐心而郑重的说道,“新军原为黄巾,现在归于朝廷,当为正式归来,故而称之为正归军。”
田辰低头拱手道,“府君高见,高,实在是高!”
孔融哈哈大笑道,“勿须谬赞。来人,摆席!吾要与诸位,一醉方休!”
所有的一切看上去都这么顺利,都这么美满。那么事情真的会如田辰筹划的一般吗?正归军以后的命运又会如何呢?天下各方精兵又会何时出现呢?
此正是:小荷才露尖尖角,却得名士问机巧。三言两语论天下,军成正归乐逍遥。
欲知后事如何,且看下回分解。